青城古镇的诗、书、画
2012-02-26 20:19:00 来源:作者:李青惠/文 评论:0
偏爱书画 古镇青城人对书画艺术有特别之偏爱。无论官宦人家,工商大户,还是普通百姓,都有爱好,都有追求。一般人家其堂屋或上房之内都要悬挂名人字画。中堂为山水、花鸟画,两边悬挂书法对联。大...
诗歌活跃
诗歌自古以来在青城的表现十分活跃,成为书画以外最具表现力的文化现象。青城诗源,根于唐,成于明,盛于清,至民国时期已达高峰。由于历史原因,青城史料荡然无存,各类诗歌及其他文学稿件也保存很少。改革开放以来,青城一些诗人和民间文学家如萧梓英、李子安等广泛收集了散于民间各处的诗词作品,并以《青城诗抄》为名加以集结,2005年在镇政府支持下,得以印刷出版。《青城诗抄》共入编诗歌520余首,仅是散存于民间的一小部分。这些诗作涉及作者共39人。其中有进士罗经权、顾名、张兆熊、张树滋、杨巨川、高鸿儒;举人有:张锦芳、刘应甲、张浚廉、罗蔚椿、高振采、刘金丙、李兆蓉;贡生、庠生有:高钰、杨绍玠、白秀清、顾视清、金炼、高铭、高隽征、李联桂、金汝砺、张晓岚、萧明城、高兴伍以及其他诗人张良弼、张耀五、李怀玉、张康平、乃守忠、李干成、李天宝、李秀芳、金国镛、曾国钧、张家驹、张家本;还有客居青城的湖北诗人张秉唐等。
这些诗作表情达意之法丰富多彩,状物寄情之对象涉猎很广。另将地理环境、天文星辰、生活交际、旅行游览也贯穿其中。从数百首诗作来看,佳作不少。如嘉庆进士顾名的《西夏城楼远眺》、道光丙寅进士张兆熊的《吊张西铭老夫子诗二首》、乡举第一的张锦芳的《自寿》诗、进士张树滋的《赋得静抚琴百滤清》诗等都是动人之作,精彩之句比比皆是。
青城众多诗人中作品多、水平高、影响大的要数杨巨川和李联桂
杨巨川,(1873年—1954年)字辑舟,又作济州,号松岩,又号青城外史。条城齐心牌人。光绪27年(1901年)中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光绪30年(1904年)中甲辰恩科进士。签分刑部主事。1905年赴日本考察法政,1907年回国后任湖南新田、麻阳县令。民国时期任固原、敦煌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甘肃省第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文教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长。1954年逝世。享年81岁。杨巨川曾于1929年应刘尔炘之邀管理五泉书院,又应甘肃学院所聘,讲授诗学及“三通”,著成《诗学翠言》、《三通概论》。在青城住闲时期曾撰写了《青城记》。他将1913年至1925年间的诗作编成《公余闲咏》,将1925年至1931年间的诗作编成《鸣秋集》。在吟咏风景、感世怀古之外,有不少悯农之作、反对军阀混战、忧国忧民的诗篇。杨巨川于诗笔力深厚,资源力远。“其诗诸体兼擅古今并收,大抵五言峻切,绝句飘逸,五律凝重,七律则于温醇之中见冷峻,苍劲中含沉郁。笔力肆意,格律精严,或含蓄蕴藉,或语浅情深,无不意境幽深,气势豪雄”。杨巨川先生之子杨国祯于1982年前后将先生诗作《梦游吟草》、《公余闲咏》、《鸣秋集》、《识小杂吟》合订成一部,定名为《梦游四吟》,收诗900余首,2006年再版时,又重新整理,收诗1070首。
李联桂,生于1891年,卒不详,族名永勤,字芳五,条城东滩人,清末秀才、民国俊士。他既是一位教育发展的先驱者,又是一位极具高水平的诗人。他得功名后在家设私塾教徒,后转入龙山高等小学任教员、校长达四十年之久,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青城东滩这一时期出现的有学识的人才大部分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先生喜爱诗词,有较高建树。与兰州刘尔炘、王建侯、青城杨巨川、榆中县长宁岱青、王仲贤等多有唱和。刘尔炘曾有赠句:“见说前头山更好,到今名下士非虚。”杨巨川在《青城记》中对李联桂有大篇介绍,并称“与余为同砚友,能诗,喜吟咏。”李联桂先生诗作十分丰富,他的著作《龙山吟草》载清《陇右著作录》。先生所写的清光绪甲辰《东滩水漫记》、民国九年《地震灾记》两篇记事诗文文茂意深,至今被当作历史资料引用,广泛流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兴学重教是青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