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古镇的诗、书、画
2012-02-26 20:19:00   来源:作者:李青惠/文   评论:0

偏爱书画 古镇青城人对书画艺术有特别之偏爱。无论官宦人家,工商大户,还是普通百姓,都有爱好,都有追求。一般人家其堂屋或上房之内都要悬挂名人字画。中堂为山水、花鸟画,两边悬挂书法对联。大...
      偏爱书画
 
        古镇青城人对书画艺术有特别之偏爱。无论官宦人家,工商大户,还是普通百姓,都有爱好,都有追求。一般人家其堂屋或上房之内都要悬挂名人字画。中堂为山水、花鸟画,两边悬挂书法对联。大炕上方悬挂横幅花鸟画。条件较好的家庭,其厦房和耳房之内钱桌上方也都要悬挂小幅中堂和对联。逢年过节大院明柱和门框之上都要贴上书写在红纸上的对联。门楣上要贴横批,门簪上贴上“福”字。
        一般来说,官宦人家,工商大户家里悬挂的是省城名家和全国名家的作品,从朱克敏到唐琏,从于右任到齐白石,从林则徐到左宗棠等,以显示其品味、地位和身份。普通人家悬挂的则是本地名家作品,也要尽量表现其身价和水平。而庭院和大门上贴的对联,一般都是自家人书写的,也要尽量显示其功底。这些充分表现了青城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爱好。
        青城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好书法,写好字,从娃娃时就开始抓,启蒙就要练毛笔字。在私塾、私学和小学读书时,写字、书法是必修课之一,是要纳入平时和学年成绩考核的。平时每个学生都毫无例外地要写“仿”;“仿”有大楷、小楷之分。老师对所有学生写的“仿”都认真批改,凡写得好的字都要画上红圈圈,好字越多圈圈越多,显示成绩越好。到了民国时期,凡高小毕业生都要骑高头大马,披红挂彩,鼓乐相送至家门口,然后由学生下马当场书就自己撰写的对联,并亲手贴在门上,接受家长的检阅和社会的公开评论。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技能,这一关是不好过的。这对老师是检验,对学生是考验,对家长也是一种测验。
 
         讲究对联
 
        说起对联,它是雅俗共赏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一副好的对联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来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因此它可以被称为是一件最好的文学作品。对联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一副好的对联往往给人以启迪,以教育,以感染,以力量。要写好对联首先要学好文学,广征博记,出口成章。
        青城人都是在腊月三十以前写春联、贴春联的。正月初五开始走亲戚、拜年。正月十五还要观灯,这是对联接受广大群众的大检阅、大评论的有效时机。谁家的对联写得好,谁家对联写得不好,都要经受群众自发的评定。这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否则是会丢人的。
        青城人对“对联”的称号是有讲究的。对联一般称作楹联,俗称“对子”。挂在房屋中堂两边的对联称为“边对”。贴在院落大门上的叫春联或“对子”。刻在木板上、悬挂于殿堂之上的叫“瓦联”或“板联”。
         对联的内容也十分讲究,一般庙宇殿堂的对联多表现对文物古迹的赞颂,对神的称颂、寄托和对前人的评价等。“惩恶扬善”往往是中心内容,甚至是永恒的主题。一般春联多书写祝福、吉祥、吉庆、平安的,或升官发财、多子多福的,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寿联多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祝福词。土地神龛对联一般都是“土能生白玉,地可出黄金”。灶王神龛对联为“上天言为事,回官降吉祥”。猪舍、马圈多为“槽头兴旺”、“牲常茂盛,畜自兴隆”之类。敬天地书写“天官赐福,万宝来朝”。唯挽联要寄托哀思,评价死者,述其为人,历数功过,这是要针对具体人撰写的,决不能千篇一律。一副好的挽联,往往会传诵四方,引起共鸣,给人以启迪和激励,难度是相当大的。
        青城人有一种风气:学生上学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要开展对“对子”活动,一人出上联或下联,由另一些人对下联或上联,最佳联语则要受到奖励。在民间,一些群众有时也会在田间地头利用农活间隙对“对联”。一些老汉蹲在大街上聊天时,也有对“对联”的,自发形成一种民间文学活动,这对“对联”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久而久之,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兴学重教是青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收藏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