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重教是青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2012-02-26 20:54:00   来源:作者:李青惠/文   评论:0

一、被称为黄河上游一颗璀璨明珠的青城,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民风率直古朴,素有风雅青城、仁义之乡的美誉。现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2004年被列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
        三、就现有资料研究,这一批青城才子对教育的贡献,大体有以下类型:倡议“陕甘分闱”的兰山书院山长、举人滕烜。条城东滩人滕煊,咸丰五年(1855年)荣膺举人,授刑部安徽司主事。卸任后,经陕甘总督府聘用担任了甘肃最高学府——兰山书院的山长,并长期担任主讲。之前,甘肃人考举人要赴陕西应考,“路程悠远”、“道阻且长”、“困难重重”。于是滕烜呈请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奏请朝廷批准“陕甘分闱”。同时他和道员曹炯等筹备建材,集资50多万两白银,在安定门外建立了兰州贡院一座;左宗棠奏请朝廷批准“陕甘分闱”后,于1875年在兰州城西海家滩建立了甘肃举院一座。从此,甘肃举院从光绪元年至光绪29年(1875年—1903年)为甘肃考取681名举人,后进京应考,共考中进士116名,仅青城就考中举人15人,进士6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滕烜功不可没。
        创建青城书院的进士顾名和举人刘世保、张锦芳。清嘉庆庚辰进士顾名,官授江苏宜兴知县,后任宁夏书院、柳州书院山长,并任主讲多年。清道光11年他和条城名流刘世保(举人,曾任麻城县令)、张锦芳(举人,曾任平凉教谕)在大烟商杨顺伦、顾永泰等支持下创建了青城书院。书院建成后,他们三人都担任主讲,其中顾名、张锦芳还先后担任了山长。在青城书院担任过山长的还有孝廉马璞(琢之)。担任过主讲的知名人士还有进士高鸿儒(雪磐)、举人高炳辰、李霖(兆蓉),孝廉刘应甲(乙山)、孝廉卢政(敏斋)、临洮孝廉于世卿(包田)、清水孝廉陈锦文(云章)、凉州副榜张钧、贡生高鸣桂等。
        捐建三个书院、创建六德书院的太学生李凯德。清嘉庆的国子监太学生李凯德(1771年—1848年),清道光11年(1831年)青城书院创建时,他是积极倡导者和主要捐资人,所捐的白银400多两,使书院得以建成。皋兰书院建院时,李凯德一人捐白银500两,使得条城子弟在皋兰书院上学时,有优惠待遇。以后为方便条城河北地区学生就近上学,道光25年(1845年)时年70岁高龄的李凯德一人捐资在蒋家湾修建了条城第二座书院——“六德书院”。其中他捐出水地10亩2分,捐资600千文。受其影响,邻里乡亲也自发捐款900千文。“六德书院”建成后,规模达40多间房屋。这个书院之所以称为“六德书院”,是因为李凯德兄弟六人,分别是崇德、耀德、四德、志德、八德、凯德,而凯德又是老六,故他建的书院称为“六德书院”。为永远纪念他的功德,当地百姓还为他立了功德牌。
        担任三大书院山长的举人李继洞李继洞(1809年—1866年)榜名绍晟,字少溪,清道光癸卯举人,咸丰元年孝廉方正,恩赐六品顶戴,侯铨知县。中举后长期担任皋兰书院、六德书院、靖远溥文书三个书院的山长。同治六年选任平凉教谕。他培养了不少贡生、举人和进士。如条城东滩李杨宗(清光绪癸未进士)、张树滋(光绪庚辰进士)、张照南(咸丰癸丑进士)、李笃宗(咸丰壬子举人)、高振采(拔贡)等,便是先生的得意门生。他的七个儿子两个是贡生。五个是庠生。人们尊称他为李老爷。李凯德的曾孙李尊堃,清末庠生,曾被任命为敦煌县令,但他未去当官而继承他先祖事业,长期担任“六德书院”山长和改为“六德高小”后的校长达数十年之久,培养了不少人才。民国十六年(1927年)被国民政府授予“一等金色奖章”。
        由官员转做教书育人的进士和举人。进士杨巨川,于1904年中甲辰恩科进士签分刑部主事,后任湖南新田、麻阳县令,民国时任固原、敦煌县令。1929年辞官回乡后被刘尔炘聘请管理五泉书院,后五泉书院改为五泉图书馆,被先生管理得井井有条,面目一新,读者云集。以后又应甘肃学院(兰大前身)所聘,讲授诗学及“三通”。高炳辰,清光绪23年(1887年)中举,25年(1899年)赴京会考未中,便留京任教。八国联军入京后,高炳辰返回青城书院任教多年,教出一批书画人才,后被铨为宁夏教谕。条城东滩人张照南,清咸丰壬子科(1852年)举人、癸丑科(1852年)进士。任户部湖广司主事、河南司郎中,任职30多年。回条城后,主讲五泉书院多年,其学生有成就者,遍及大江南北。在职时曾寄钱助办东滩箭亭私塾——平安塾。张兆熊,道光壬辰文举,丙申进士,历任浙江会稽寿昌知县,回乡后教书数十年,诸生盈门,培养贡生、举人不少。东滩黄崖口人李霖,榜名兆蓉,字雨亭,号镜溪,云门山人,清光绪癸卯副贡,乙酉举人。举贡考职四川州判。官位直隶式牧(州副长官)。先生喜诗词,古、近体俱佳,著有《云门集》。卸任后长期在青城书院主讲,高徒甚多。张乐天、刘翰臣、张伟堂、李春泉均出其门下。清贡生李世与,长期担任靖远县溥文书院主讲,培养学生众多。清光绪甲辰进士,曾任靖远县长的范振绪先生(陇上知名的书画家)便是先生的高徒。罗经权(1867年—1931年)字子衡,条城城河人,光绪21年(1885年)中进士,旋授翰林院庶吉士,部铨山东沂水知县,后任西宁、肃州道尹、甘肃大林区专员、甘肃实业厅长。他虽未在青城主教,但其于1917年创办“甘肃省甲种农业学校”,为甘肃农林发展培育了大批人才。其书法、诗词在青城影响较大。其三子罗吉凯文宗两汉,书法北魏,造诣很深,曾任平罗县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青城古镇的诗、书、画
下一篇:2012中国 · 兰州牛肉拉面节开幕

分享到: 收藏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