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上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2013年1月26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省内佛教考古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泾川县发现的佛教遗存及出土文物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出土的佛教造像涵盖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个时期,种类众多,内涵丰富,题材多样,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古代泾州乃至整个陇东地区佛教艺术发展的序列,为研究这一区域佛教寺院的历史沿革及相关情况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
1月30日,有关方面又组织专题研讨,邀请国内专家听取清理发掘及出土文物情况汇报,再次进行学术探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汪海波等专家认为,泾川县发现的佛教造像窖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佛教造像形成时间上与山东、北京、陕西等地出土的佛教造像相互衔接。全国的大云寺、中兴寺和龙兴寺是一脉相承的,泾州龙兴寺可能在唐代就有。泾川佛教历史至少有1600多年,结合古代泾州是长安门户、丝路中枢以及民族融合等因素,可以确定古代泾州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繁荣和传播中,处于佛教东渐桥头堡的重要地位,是多元文化的创新地和交汇地,从而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找到了一个重要坐标。
国务院国学中心顾问、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评价说,240件(组)佛像窖藏、疑似地宫、穹窿顶遗存在同时同地发现,是2012年在横贯欧亚丝绸之路全线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将给世界带来文化福音,给人类遗产增添了新的内容。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小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嘉木扬·凯朝博士认为,历史上泾川是佛教比较盛行的殊胜之地,其佛教传播,客观上为佛教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大云寺遗址出土的大批佛教文物,其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可以确立其在佛教文化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省博物馆原馆长初世宾认为,泾川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的重要节点,一路呈直线向西延伸,是古代佛教传播节点的重中之重,是北朝的大本营,此次出土大量的北朝造像,证明了这一点。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麦积山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魏文斌认为,甘肃已出土的佛教造像窖藏数量最多、最精美的就是此次泾川出土的这批文物,证明泾川是西出长安、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佛教文化交流频繁,意义重大。
纳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保护利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夏年的观点是,泾川大云寺窖藏造像与巴基斯坦佛像在造型、风格、类型上极为相似,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具体见证。可以考虑将该窖藏考古区域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科学保护、研究和利用。
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韩金科建议,在大云寺遗产保护利用上,要坚持学术先行,大手笔规划,高规格建设,在规划过程中,分别要有学术研究、文物展示、信众朝拜、考古体验的区域,满足不同群体所需。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杜斗城教授提出,借鉴法门寺保护模式,对大云寺窖藏抓紧发掘,加快整理、修复,并建立专门的陈列馆。
此次大云寺遗址重要佛教遗存的发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上计划将泾川作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点区域纳入规划。
2013-02-20 01:14:00 来源:李满福 评论:0
古丝绸之路又一重大考古发现——泾川大云寺遗址新发现佛教遗存引学界高度关注 在泾川县唐代大云寺遗址发现的佛教造像窖藏,经文物部门近一个月的发掘清理,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已从一处佛教造像窖藏中出土各...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