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又一重大考古发现——泾川大云寺遗址新发现佛教遗存引学界高度关注
2013-02-20 01:14:00   来源:李满福   评论:0

古丝绸之路又一重大考古发现——泾川大云寺遗址新发现佛教遗存引学界高度关注  在泾川县唐代大云寺遗址发现的佛教造像窖藏,经文物部门近一个月的发掘清理,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已从一处佛教造像窖藏中出土各...
  在泾川县唐代大云寺遗址发现的佛教造像窖藏,经文物部门近一个月的发掘清理,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已从一处佛教造像窖藏中出土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塔)等一大批珍贵文物;同时在窖藏附近发现一座疑似地宫遗存,出土宋代陶棺一具,砖刻铭文记载为“大宋大中祥符六年”瘗葬佛舍利。省内外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是古丝绸之路上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大云寺遗址新发现佛教造像窖藏

  2012年12月31日,泾川县城关镇共池村村民抢修道路时,在大云寺遗址发现石刻造像,随即停止施工,并报告当地文物部门。泾川县委、县政府接到文物部门报告后,立即安排相关部门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并逐级上报省、市文物部门。甘肃省文物局当即指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文物发现情况进行实地勘察。
  经省文物局及省考古所勘察,确认该遗存为一处佛教造像窖藏。从1月5日开始,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存进行抢救性发掘。截至1月24日,发掘面积40平方米,清理佛教造像窖藏、疑似地宫遗存、穹窿顶遗存各一处,共出土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塔)240余件(组),主要为石造像及少量陶造像、泥塑造像、经幢等。
  从现场清理情况看,佛教造像窖藏坑开口距地表1.5米,南北2.4米,东西1.9米,坑深1米。坑内造像大体分三层摆放,大型造像佛头朝南面向西排列,小型造像放置于四周。出土造像多残损,造像形式有单体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碑、造像塔等,造像题材有立佛、立菩萨、弟子、天王、二佛并坐、维摩文殊等,造像多表面施彩。大型立佛像高度多在1.4-1.7米之间,小型造像高度多在0.2-0.5米之间。专家认为,出土造像时代为北朝、隋、唐、宋,以北朝至隋唐时期居多,初步判断该窖藏坑为宋代所埋。

  砖铭讲述两僧人埋葬佛舍利过程

  此次发掘清理过程中,在窖藏坑东侧又发现一座疑似地宫遗存,该地宫遗址东西长1.95米,南北宽0.85米,地宫内出土长0.45米陶棺一具,内有木匣。在陶棺旁出土铭文砖一块,铭文有“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葬之”的记载,并讲述了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即公元1013年,龙兴寺僧人智明、云江收集并埋葬佛舍利的过程。
  1964年12月,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农民在整地时,发现唐代武则天时期金棺、银椁、铜函、石函、琉璃瓶等五重套函安奉的佛祖舍利14枚,大云寺地宫佛宝的现世,曾经轰动当时的佛教考古界,成为上世纪我国佛教和唐代考古的重大考古发现。
  此次发现的疑似地宫内,有明确的“大宋大中祥符六年”砖铭,说明该疑似地宫遗存应为宋代龙兴寺的组成部分。
本文导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十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即将隆重举行
下一篇: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开门迎客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