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图书馆古籍收藏掠影
2014-05-01 22:17:16   来源:   评论:0

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的前身省公立图书馆于建馆伊始,即接受前清散藏于兰山、求古、五泉三书院400余册古籍以及学务公所、军务厅、陆军学校等的书籍,由是奠定了古籍藏书的坚实基础。
  甘肃省图书馆始建于1916年,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与国立兰州图书馆合并而成,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甘肃省图书馆十分重视古籍的采访与收集,建馆至今,馆藏古籍总量约38万册,形成由善本古籍、普通古籍、书画手札等特藏文献组成,包含丰富地方文献的古籍文献藏书体系。《科教文卫》版从本期起,推出“甘图珍藏”专栏,将这些稀世珍品一一呈现给读者。
  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的前身省公立图书馆于建馆伊始,即接受前清散藏于兰山、求古、五泉三书院400余册古籍以及学务公所、军务厅、陆军学校等的书籍,由是奠定了古籍藏书的坚实基础。此后逐年采访搜罗,至二、三十年代,藏书初具规模,据1925年编印的《甘肃省公立图书馆保存类书目》统计,古籍达450种,清宣统元年《甘肃新通志》版片4498块。20世纪40年代,著名图书馆学家、国立兰州图书馆馆长刘国钧先生特别注重古籍的求访,本地张鸿汀、慕少堂、虞君质诸学者及省内外各机关捐赠之书颇多,古籍数量大为改观,善本古籍达570种之多。50年代初,接受了一批原甘肃省文献征集委员会和教育部调拨之日伪机关藏书。60年代文革初期,李葵英、张思温、王椿等诸贤又将家藏稿本与线装古籍、字画、拓片等捐赠甘肃省图书馆。1966年10月,原藏辽宁省图书馆文溯阁《四库全书》及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移交甘肃保存,甘肃省图书馆古籍藏品再次得到有力充实。
  甘肃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敦煌文献。汉文写卷31件,大体写于隋唐时期,内容全部为佛经;藏文写卷32件,藏文梵夹式写经319件,1128页,大致写于公元781-848年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内容分别为《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和《十万颂般若经第三卷》。2.宋、元、明、清写刻本,计1284种,59491册。其中有30余部宋、元刻本,600余部明刻本。宋刻《东莱吕太史文集》等为海内稀见珍本。明代刻本中,有国内收藏最完整的佛教典籍丛书《永乐南藏》和现存版本中较早的嘉靖元年(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清版书中,文溯阁《四库全书》闻名遐迩。此外,还有《列仙传》《职原钞》《三体诗集》等30余种日本刻本及10余种朝鲜刻本。3.金石拓片。所藏千余种碑拓中,不乏精善者,如东汉刻的《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西狭颂摩崖》,唐代刻的《哥舒翰纪功碑》,宋代刻的《莫高窟造相记》等,它们都是研究古丝绸之路沿地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珍贵历史资料。4.地方文献中的古籍。地方文献数量多,内容丰富,尤其是西北地方文献,总量达3万余种,8万余册,其中古籍3300余种,甘肃省图书馆因而成为研究西北史地、西北民族问题及敦煌学的文献基地。5.古代名人尺牍。馆藏有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信札11通,清代名家王文治、袁枚、何绍基、朱彝尊、包世臣、左宗棠、张之洞、翁同龢以及近代著名人士鲁迅先生等的手札近500通。此外还收藏有1500余幅历代书画作品原件、595种革命文献、11件明清诰命以及一些太平天国时期的契约票据等。在已经发布的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甘肃省图书馆入选124部,并有292部入选两批《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
  甘肃省图书馆具有良好的古籍存藏条件,位于兰州市北山九州台、具有浓郁明清建筑艺术风格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是馆藏善本古籍的主要保存地。该馆舍作为甘肃省“十五”规划和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建筑规模、安全性能及现代技术应用等均处于国内同类建筑领先水平,为甘肃在古籍文献的收藏保护、科学管理、学术研究及合理利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尘封古籍散发恒久文化魅力
下一篇:西凉乐舞:隋唐宫廷艺术的瑰宝

分享到: 收藏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