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 建设文化大省
2012-06-07 13:50:00   来源:樊锦诗    评论:0

  甘肃地处中西交通要道,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造就了文化遗产大省的重要地位。4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着璀璨夺目的物质文化遗产;2600多万人民群众中间世代流传...
  甘肃地处中西交通要道,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造就了文化遗产大省的重要地位。4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着璀璨夺目的物质文化遗产;2600多万人民群众中间世代流传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数量巨大、价值珍贵、特色鲜明、品类繁多的文化遗产,既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如何抓住当前的机遇,建设文化大省,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具体谈一些认识和建议。
  建设文化大省,必须首重资源保护。甘肃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其潜力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还远远不够。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就是我们对全省文物遗产资源的家底还没有完全摸清,对其价值没有充分阐明。
  文化遗产的稀缺性、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文化遗产事业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系统工程。基础工作做不好,就谈不上有效保护,更谈不上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必然影响建设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的战略。因此,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对重要区域、重要类别和重要系列的文化遗产资源开展专题性的深入调查研究,彻底摸清家底。比如,对我省文化遗产品位和特色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丝绸之路、甘肃石窟寺、甘肃古城、甘肃简牍等重要系列遗产,应该引入高科技手段,建立数字化档案,保存珍贵资料,并组织全省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对其保护现状和价值进行综合研究,充分论证和总结,为进一步的保护利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我省文化遗产资源也存在着保护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保护设施和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基础设施完全配套并正常运转的比例不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况更差;在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博物馆馆舍面积狭小、建筑老化、功能区划不合理的状况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尽快解决。
  建设文化大省,必须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整合不够,缺乏统一规划,也是我省文化遗产资源总体保护水平不高,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效用不彰的重要因素。就拿与社会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旅游而言,虽然我省的旅游大多要借重文物和文化遗产来进行,但两者之间尚未形成很好的协调与配合。需要在遵循文化遗产工作方针的前提下,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两方面的需要,提出一整套面向全省的文物资源保护计划、旅游开放标准和管理保障措施,制定全省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战略纲要和中长期规划,使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依法进行,合理有序,效益明显,为建设文化大省和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建设文化大省,重在发展。我们尊重历史,重视文化遗产,加强研究保护,其根本问题是为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幸福与和谐。面对我省文化资源丰厚但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的实际,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更要持之以恒,着眼长远。我们既要摸清家底,保护资源,为文化大省打下坚实基础,也要加大投入,重点建成一批有影响有规模的文化工程项目,对文化大省形成坚强支撑。建设文化大省,文化遗产价值的宣传、弘扬与传承是关键。甘肃是一座巨大的文化遗产资源宝库,但是客观地讲,除了敦煌,我们还没有形成其他更多的知名文化品牌,绝大部分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还都局限在本地区之内;全省至今还没有一份真正反映甘肃地域文化的杂志;除了《敦煌研究》,我们再无其他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专门学术刊物;而在文化遗产管理和科技保护方面的刊物,尚属空白。究其原因,是我省的文化遗产宣传交流的渠道狭窄,研究成果的出版、刊发平台有限。没有宣传,文化遗产的影响就不能传播开来;没有交流,学术就不能繁荣进步。因此,我建议省上在加强相关平台建设上多加支持。比如,创办《敦煌研究》的自然科学版,成立专业出版社,并在电视台、报纸增设甘肃文化宣传专栏等,全面促进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大省,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专业力量薄弱,始终是我省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体制和机制方面,需要厘清事业与产业、政府与企业、行政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着重抓好文化遗产事业,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并制定政策,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把产业的事情交给企业和市场去办。在人才队伍方面,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一方面固然与文化、文物行业长期存在着编制有限,待遇不足,吸引不了人才有关,也与省内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与我们发展文化遗产事业,建设文化大省不能对接,提供不了亟须的复合型人才有较大关系。应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引导,加快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另一方面,省级文化机构和文博单位的专业力量薄弱对全省事业发展的影响更大。就拿文物保护工程而言,我省在很多领域的勘察、设计、规划力量还是空白,需要请外省的单位来替我们做。建议省上着重加强省级和市级的专业机构建设,促进自身力量提升。
  总之,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大省的转变,尤其需要客观对待我省文化事业“积贫积弱”的现状,认清文化建设的自身规律,科学办事,统筹安排,先打好基础,再徐图发展。千万不能以经济规律代替文化规律,以经济效益代替社会效益,影响长远发展。
 
                                                                                                                  (作者系敦煌研究院院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甘肃文化-要好好保护并推出去   
下一篇:甘肃省文化馆着力推进群众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分享到: 收藏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