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先生考察榆林窟
2013-03-17 15:21:08   来源:   评论:0

  1941年10月5日,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在随员高一涵、卫聚贤、马呈祥、曹汉章、张庚有、张石轩、张公亮、李祥林、王会文、南金星、敦煌县长章朗轩等人的陪同下到敦煌莫高窟考察。工在敦煌临摹壁画的张大千先生,应邀陪同对洞窟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之后又骑马到了敦煌鸣沙山的月牙泉和敦煌县城西边的西云观、岷州庙等古迹进行考察。特别是在岷州庙的“石经幢”,当时人们不了解它的历史及价值,经于右任先生的考证鉴定,才知道它是六朝时期的遗物,引起了地方人士的重视,被妥善地保管起来,使这件重要的文物没有受到损失。至今仍保存在敦煌研究院。
  于右任先生在敦煌停留了5天后,辞别敦煌父老乡亲和好友张大千先生,向他拟定的第二个考察地安西万佛峡进发。
  安西万佛峡因地处榆林河谷,两边是悬崖陡壁,中间一河流水,两岸榆树丛生而又名榆林窟,西距敦煌县城140公里,北距安西县城75公里。这点路程虽算不得远,乘坐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但在当时原有的便道历经风吹雨打,加之年久失修,常被风沙横阻,沟深道险,行走十分不便。
  随行的众人考虑到于右任先生已经年过花甲,长途颠簸来到敦煌,已很不易,岂可让他再去万佛峡遭受艰险。高一涵等人出面挡驾道:“安西是甘肃有名的‘风库’,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而那万佛峡更是山高路险,奇寒难耐,河多而路不畅,有些地方只有骑马或坐高轮大车才能到达。先生既已饱览了莫高窟壁画,不如免了万佛峡之行吧?”于右任先生哪里肯依,说道:“我长驱数千里来到西北,就是要看这里的文物遗存,如今已经来到这艺术宫殿的大门口了,岂有退缩不去的道理了我是爬也要爬到万佛峡去看一看。”随行的人员看到于老不畏路途艰难,执意前往观看,只好于10月12日派人通知安西县政府。当时安西县长郑福,知道于老是国民党政界中唯一涉足安西的大员,深感责任重大,立即调遣大批驻防部队护送。踏实乡乡长卢瑞甲也率领了保安队准备了马匹和几辆木轮大车前往。汽车行至现在的榆林河水库山前,道路沙淤难行。遂下车骑马前往蘑菇台。一路说说笑笑,倒也十分热闹有趣。县政府早有人把消息报知榆林窟住持道人郭元亨。郭道长在蘑菇台准备茶点瓜梨之类,翘首以待。不多时,于老一行来到了蘑菇台子。于右任先生是个极随和的老人,他品尝了安西的瓜果,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郑福长介绍:“由于此地干旱少雨,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眨西瓜’之说,所以安西的瓜和水果,含糖量颇高,甘美可口,浓香袭人,是历代贡品。”于老吃后发出了“瓜美梨香八月天,胜游能复续今年”的感叹,并且一连声地叫着还要吃。众人见他如此,无不开心地笑了。于老在蘑菇台稍事休息后,看见蘑菇台停放的木轮大车像古代高车。这种木轮大车,大约在两千年以前就成为这一带的主要运输工具,由黄牛、骡子或者骆驼驾辕牵引。于老看着这种大车,不禁见物生情,想从蘑菇台乘坐木轮大车去万佛峡。陪同的县长郑福等人急忙将大车铺陈起来。从蘑菇台到榆林窟近5公里路,大车沿河在戈壁滩上颠簸缓行,摇摇晃晃发出吱吱的声响,使人担心它马上就会散架,把乘客抛在坎坎坷坷的沙道上。这种车本来也可算作历史文物,把它收藏在博物馆中才对,然而却被当时的河西农民广泛使用着。于老并不怕苫,他兴致勃勃地坐在大车上谈笑风生,沿着河沿观望着榆林河对岸被千万年风沙雨水切割的峭壁深沟。榆林河两岸榆树红柳丛生、梧桐茂盛,其时正是中秋之际,桂叶红遍峡谷。人峡到窟上,只见山道崎岖,峡内峭壁屹立,两旁危崖欲坠,谷中激流奔泻,那流水撞着河心巨石,发出隆隆的水鸣,令人惊心动魄。那风声水声噪人耳鼓,加上大车屡屡欲翻,险情百出。跟随众人将于右任先生扶下车来,簇拥着他慢慢步行走入峡中以免发生意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谭嗣同兰州留语
下一篇:老子隐迹谈

分享到: 收藏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