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甘肃历史文化的特色
2012-03-02 18:59:00   来源:   评论:0

甘肃历史文化,亦可称之为河陇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甘肃历史文化具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和表现呢?笔者认为,可以概括和提炼出以下特色:
  
       甘肃历史文化,亦可称之为河陇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甘肃历史文化具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和表现呢?笔者认为,可以概括和提炼出以下特色:源头性、开放性、多元性、浑融性。这四个方面应是甘肃历史文化最为闪光的亮点,最为突出的特征。
 
     一、甘肃历史文化的源头性。其主要表现在,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曾对华夏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如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内涵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科学资料。其一期文化年代比仰韶文化早约1000多年,所出土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中国以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彩陶器。大地湾保存了我国最早形成系列的原始建筑群,有当时我国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雏型和先驱。一期出土的碳化黍、油菜籽等标本,证明甘肃东部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发祥地,亦是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又如,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发祥地即在以天水为轴心的渭河中上游一带。伏羲织网罟,创书契,画八卦,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至伟至巨。今天水市内仍保存全国最大的伏羲庙——明代重修的太昊宫。全世界的华人都自豪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近来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龙文化也是由伏羲开创的。
  再如,甘肃也是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和陵冢所在地。东汉时有学者认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今清水县东仍留有轩辕谷之名。据史书记载,黄帝衣冠陵冢所在的桥山位于宁州真宁县(今正宁县)东80里的子午山。追寻龙族血脉,探访华夏渊源,正在成为甘肃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大课题。
 
    除上述而外,周秦先祖也是在甘肃东部一带生息繁衍而兴旺发达起来的。周始祖后稷善稼穑,被尊为神农,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并凭借其在陇东奠定的雄厚实力,东进中原,翦灭殷商,建立了强大的周王朝。今庆阳仍留存周祖遗陵、不窋故城、公刘殿等遗迹。春秋时秦人在今天水一带由弱小走向强大,进而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建立了秦王朝。周秦的典章制度,或者说周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影响至深且巨。
  
      二、甘肃历史文化的开放性。其主要表现在,河陇位处世界上几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在世界文化地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唐盛世以其恢宏的气魄,灿烂的文化向世界展开胸怀,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位处文化体系汇流之区的甘肃,每得风气之先,畅开大门,广接八方来客,海纳外来营养,表现出对外来文化强大的融合力。中国文化西传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及其以远,欧洲和西亚、中亚文化的东渐,甘肃都是必经之地;中国文化南传印度和南亚,印度文化传入中国,甘肃亦是主要通道和枢纽。
  
      正是由于这种区位优势,陇原各地得以长时期地吸收、汲取丝绸路上荟萃的各种文明成果来滋养自己,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如佛教和佛教艺术自两汉之际经河西、陇右传入我国内地,十六国时众多的西域佛僧来到河西,凉州、敦煌等地成了我国佛经翻译的中心。蜚声中外的莫高窟、麦积山等众多的佛教石窟群像明珠般地闪烁在丝路古道上,光艳夺目,让世人惊叹。它们是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结晶,是丝绸路上留下的光辉历史足迹。
   
        随着对西方的开放,汉唐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敦煌、武威等地发展成了国际性都会。敦煌为西出西域古道上无可替代的喉襟。东汉应劭解释说:“敦,大也;煌,盛也。”由于敦煌在开辟西域方面的重大意义,所以才赋予它这样一个具有盛大含义的名字。武威,史书称其“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武威将西方少数民族和葱岭以西各国连带起来,以至于胡商汉贾络绎不绝,并有不少西域和中亚商客长期留居这里。至于张掖、酒泉,亦是“诸夷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襟喉”,“三秦锁钥河山壮,万国车书驿路通”。古城兰州则因其地居中国版图南北之中,历来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咽喉重镇。
  
        三、甘肃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其主要表现在,多民族的聚居杂居,多种文化体系的交错融合,多种宗教的并存和互相渗透,多种风俗习尚的交互熏染等方面。由于开放性,河陇历史文化必然表现为多元融合的格局而不会只有单一成分。从总体上看,它既有中国文化,又有域外文化。进一步说,在中国文化中既有中原传统文化,又有西域文化、吐蕃文化等;在域外文化中则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等。
  
        就国内方面来看,甘肃位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结合部,历史上一直是生活在这些地域以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各民族往来、迁徙、交流、争斗、融合非常频繁的地域。农耕民族和诸多游牧民族在本区的进退及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活动,不仅对于甘肃历史的发展,而且在全国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在陇原这个民族活动的历史大舞台上,各个民族都曾同台或轮番演出过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活剧。可以说,河西走廊是我国一条路线最长、历时最久、规模最宏大、文化沉淀最丰厚的民族走廊。
  
       四、甘肃历史文化的浑融性。其主要表现在,河陇文化在其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形成了极强的包容性。浑融不是混合,也不是取消差异,取消民族特色;文化的认同并不等于文化的同化,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范围内的优势互补和发展进步。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评论敦煌艺术说:“它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表现了高度的技术,及吸收类化的精沉的方式方法,成为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最高表现。它总结了中国自先史以来的艺术创造意识,也吸收了印度艺术的精金美玉,类化之,发恢之,成为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不独敦煌艺术如此,整个河陇文化亦鲜明地表现出这种特征。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自由交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汇合,使得甘肃历史文化不仅是本乡本土的产物,而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范例。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参事,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

分享到: 收藏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