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戏剧史》:甘肃戏剧的一座丰碑
2017-04-15 10:18:30   来源:兰州晨报 首席记者 雷媛   评论:0

作者王正强先生在《甘肃戏剧史》的序中自称它是 小著,我看它确实是一部 巨著;平着看是 巨著,立起来看,是一块 丰碑,130万字的丰碑。  
 
 
研讨会现场
     
        2017年4月10日,在甘肃省戏剧家协会联合省作家协会、省评论家协会举办的王正强《甘肃戏剧史》研讨会上,剧作家、诗人高平对坐在身旁74岁的王正强给予了高度评价。
  
     《甘肃戏剧史》是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王正强先生耗费十几年光阴、数易其稿的心血结晶,于2016年10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130余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自史前至1948年,由先秦篇、汉魏篇、隋唐篇、宋元篇、明清篇、民国篇6个篇章构成,客观陈述了甘肃戏剧从孕育、生成到成熟的漫长艰难历程;下编为“新中国篇”,自1949年起,详细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甘肃戏剧发展的情况。
  
       二十世纪初,海宁王国维氏撰《宋元戏曲史》,“中国戏剧史”之学由是发轫,世所谓筚路蓝缕、不祧之祖者。值此《甘肃戏剧史》出版之际,观其在甘肃戏剧的价值和意义,对甘肃戏剧之研究,邵明、王登渤、马步升、张存学、李天圣等多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王正强先生开拓之功,建史立论之绩亦当彪炳史册,泽被后世。
  
      《甘肃省戏剧史》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论证有力、分析透彻,发掘了许多罕见的材料,很有学术研究价值,对甘肃戏剧史研究有开拓之功,结束了甘肃有“戏”无“史”的尴尬局面。尤其是该书贯穿始终的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其脱离了一局一地、只谈自身的偏狭窠臼,跃而成为统观全盘且在中国戏剧研究大格局中拥有发言权的学术巨著。
  
甘肃戏剧史论研究的开拓之作
  
         周琪(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概括而言,全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甘肃戏剧是中国戏剧的一部分,在论述甘肃戏剧起源和发展时,作者把它置于深远的文化背景下,既以甘肃戏剧盛衰消长和甘肃戏剧作家的创作实践为依据,又参照中国戏剧发展态势。
  
      二是正确的修史视角。中国戏剧艺术是高度综合的舞台艺术,用今天的话来讲戏剧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研究。著名戏剧史研究家董每戡先生就主张“评价戏剧应两面兼重,万一不可能,不得不舍弃一方时,在剧史家与其重视其文学性,不如重视其演剧性”。王正强先生最初是以治戏曲音乐享誉戏剧界的专家。纵观《甘肃戏剧史》避免以往单一修史视角的弊病,而扬其所长,以文学史、音乐史、舞台艺术表演等学科研究方法综合修史是这部大著的成功所在。
  
       三是修史贵真。秉笔直书是中国史学家的一大优良传统,王正强先生忠实地记录了甘肃戏剧的历史。
  
      四是史论结合,相得益彰。作为一部戏剧史专著,全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王正强先生治学以考据见长,其关于兰州影、西秦腔、秦腔的源流等重要戏曲学术难点的研究誉满学术界,也充分体现在这部巨著中。
  
填补了甘肃戏剧史的空白
  
         杨光祖(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王正强著的《甘肃戏剧史》是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重点资助出版的书目。该书全方位、多角度详细地梳理了甘肃戏剧的历史发展脉络,是首部讲述甘肃戏剧发展史的专著书目,为甘肃省戏剧艺术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学术基石。同时,也是一部为甘肃戏剧“正名”的重要著作。
  
         该书最大的优点与特色是:
  
         一、填补了甘肃戏剧史的空白。甘肃戏剧的初始可以追溯到先秦远古时代。这片孕育了华夏始祖的神圣故土,是人类文明发源的最开端。王正强先生在书中用大量的历史传说与事件来详细说明中国戏剧的发源在今甘肃境内。其引用大量史料和物来例证中国戏剧起源于甘肃,起到了为甘肃戏剧“正名”的效果,其书所谈及的甘肃戏剧发展历史填补了甘肃戏剧史的空白。
 
      二、个人撰史,资料丰富。《甘肃戏剧史》内容之全,讲述之详细,在如今的甘肃戏剧史方面也算得上首屈一指,令人钦佩。通读全书,上编的编著尤以各朝代的曲种变化记录得最为详细,这些曲种的演变也是该书作为一部地方戏剧史应该具备的史料记载。有些观点的提出,佐证了甘肃戏剧对其他剧种的深刻影响。也彰显了王正强先生的学识渊博。
  
       三、视野开阔,颇具学术见地。《甘肃戏剧史》作为一部区域戏剧史,学术理论的扎实记载与论证在全书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每一种事物的刻画都相当精致,这些细节的完成能够看得出作者知识之丰富,眼界之宽阔,彰显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尤其隋唐篇之《唐五代甘肃的几种戏剧雏形》、《甘肃叙事文学和讲唱文学的崛起》,还有宋元篇都是颇见功力的优秀篇章,可从中看出王正强先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优秀的音乐素养。
  
对重塑中国戏剧文明史做出卓越贡献
  
          尔雅(作家、影视评论家):
  
         翻阅了这部由2编、8篇、28辑、122节、共303条组成的煌煌巨著,对王正强先生就戏剧学界做出的突出贡献由衷钦佩。《甘肃戏剧史》不仅仅局限于对戏剧的研究,还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文艺学、音乐学、美术学、民族学、社会学等诸多人文学科领域。尤其是上编文末所附的“甘肃戏剧900年大事记”,以编年体的写作形式,极罕见地爬梳出了金代至2010年10月间甘肃戏剧界的大事,为后世学人留下了具有巨大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
  
       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不该限于狭隘的学术观点阐述,要将目光和格局放到整个人类。文史哲学,业即为人学。《甘肃戏剧史》,就没有囿于单纯的学术“圈套”,它所提出的观点,既大胆创新,又有理可循,所引发的思考,既事关远古,又涉足当下。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王正强先生及《甘肃戏剧史》所体现的观点,所引发的思考,正是这种鲁迅式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
  
       同时,王正强先生及《甘肃戏剧史》对于重塑中国戏剧文明史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戏剧起源的时间,戏剧史界最早也只是追溯到舜帝时期,距今4000多年。而王正强先生在本书上篇“寻考甘肃戏剧文化源头”中则认为,诞生于甘肃古成纪的伏羲氏和女娲氏“兴瑟乐”“作笙簧”之事,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歌舞戏剧之门。这一论断,是首次将中国戏剧起源的时间追溯到了人文始祖时期。对于伏羲氏和女娲氏距今的时间,有6000年之说,有8000年之说,更有12000年和60000年之说,具体年限,目前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但无论如何,王正强先生提出的观点,至少将中国戏剧的起源时间推前了约2000年。这在戏剧史上,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发现,具有创举性意义。
  
罕见的“修史”行为
  
         李槐子(西北民族大学教授):
  
        拿到王正强的新著《甘肃戏剧史》,书沉甸甸的,心也沉甸甸的。当即发了一张书脊照片到微信朋友圈并简短附言:“这不知道是老同学他出版的第几部专著了,123万字,一天可在电脑前输写18小时,年龄七十有五!”很快就收到国内外同学、朋友、学生一百多人由衷点赞与祝贺!这部书的下卷从1949年一直写到2010年。这大概是非常罕见的“修史”行为。
  
       作为我们亲身经历的“戏剧史”,书中除了秦腔、陇剧,还写了话剧、京剧、舞剧。甘肃的话剧在全国一直领先,半个世纪以前我们就是“话剧大省”。我们的舞剧可是异军突起:粉碎“四人帮”以后出了个《丝路花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伊始,出了个《大梦敦煌》,就这两部戏一下子把甘肃变成了“舞剧大省”。看着正强如数家珍一样介绍的那么多在全国获奖甚至晋京演出的多数没有看过甚至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剧目,确实让人心潮澎湃!就这一点,如果我们“以史为鉴”,老同学的心血没有白费!
  
对我省建设戏剧大省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肖美公式(戏剧评论家):
  
          在我看来,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甘肃建设文化强省、戏剧大省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甘肃戏剧史》中论点的提出和表述,都拥有坚实的理论支持。全书仅参考引文书目就达200余部,若将单篇文章和作者自己汇集的资料共同计入,则达千种之多。全书对于所占有大量资料的准确筛选与运用,对于概念的界定和技术性分门讲述,都是以冷静而敏锐的理性思维,在严谨纯粹的学术研究层面进行,体现了研究者可贵的思想高度、视觉高度和专业理论高度,是一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学术专著。该书下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甘肃戏剧作了全面概述,对甘肃戏剧在不同时期内出现的各类作品评介与提到达三百余部之多。应当说这部著作对甘肃戏剧的绪端、融汇、成形、递进和在历史中渐进的轮廓,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论述。

       编辑:杨家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陵谷沧桑》八千年陇文化的历史长卷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