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川——陇原史册留英名
2013-03-17 15:48:03   来源:作者:马天彩   评论:0

杨巨川 历史悠久的甘肃,人称陇原。陇原的文史界,可谓文采风流,名士济济,但洗尽铅华,能为人们推崇,并彪炳史册的当推甘肃省文史馆首任馆长杨巨川先生了。常年苦读,志在救国救民。 
 

杨巨川

  
   历史悠久的甘肃,人称陇原。陇原的文史界,可谓文采风流,名士济济,但洗尽铅华,能为人们推崇,并彪炳史册的当推甘肃省文史馆首任馆长杨巨川先生了。


常年苦读,志在救国救民   

  杨巨川,字楫舟,号松岩。生于1873年3月27日,卒于1954年5月31日,享年82岁。

  
  杨巨川先生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青城,古为大将军狄青戍边之处,向为俊良茂士荟萃之地。自清嘉庆至光绪年间计考取进士10名,举人25名,武举50名,贡生81名,秀才不计其数。其所产水菸,鼎盛时厂坊达40余家,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重庆、昆明、太原、南昌、银川、包头等地设有分号或办事处,产品还远销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当时市井繁华,客商云集,人杰地灵,有“地虽弹丸,名侪县邑”之称誉。

  
 先生儿时家道贫寒,但父亲精于岐黄,工诗善书,为一方名士。孩提时的先生常随父亲临贴吟哦,于蓐席之中,晨读夜攻,负笈求教,其勤奋好学的精神为乡亲们公认和称道。古人云:老天不负有心人。先生的勤奋耕耘很快就有了收获。1887年,巨川先生年仅14岁,就被选拔为优禀生,被送到省城求古书院就读。1901年,先生考中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并在乡试中名列第八名。三年后,即1904年,巨川先生再次告捷,中光绪甲辰思科二甲进士,进京入进士馆进修三年后,签分刑部主事。此时的巨川先生大气长舒,雄心勃勃地立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然而,时事难料。不久,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使中国不断处于大变革之中,特别是丧权辱国的《南京签约》和《马关条约》的签定,更使中国成了列强的俎上肉。巨川先生和众多的爱国志士,萌发了“奋发图强,革新救国”的强烈愿望。1905年,在巨川先生和众多学者的努力下,由学部选派,巨川先生登上了南行的轮船,赴日本考察政法。自天津登轮后,巨川先生望着万里碧波,心潮澎湃,写下了“学战环球烈,潮流射远东。三年濡化雨,万里乘长风。威海波翻绿,扶桑日漾江。中原方有事,投笔愿从戎。”等示志诗。他自信,此次日本之行,定会寻到振兴中华之策。

  
 为了实现这一宏愿。巨川先生在日期间,访学者,查资料,临实地,做笔录,足迹遍及日本的东京、长崎、马关、横滨、上野、镰仓、神户、静冈、三畤町等地,调查研究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政法措施,国情民意,科教实力等,对比分析了利弊得失,写出了大量的心得体会,于是就有了《游东瀛日记》等著作。
   
  
 随着考察的深入和对比分析,巨川先生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认识到仅凭变法是无法强国富民的。于是彷徨徘徊之中,发出了“极日神州一万里,不知何处尽前程”的感叹。正当巨川先生焦灼无计之际,在一次清水亭同乡会中,有幸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使巨川先生豁然开朗,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于是毫不犹虑地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巨川先生坚定不移地跟随孙中山从事救国救民的革命活动。

  
 1907年6月,“海牙和平会议”召开,传来了帝国主义欲瓜分中国的消息,巨川先生闻之,愤怒难已,发出了“逼处强邻风鹤惊,新亭对泣泪纵横”、“斜日欲沉摩不得,那堪回首望神州”的激愤之声,决定立即回国投身国内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墨海融情 翰书一生
下一篇:“和平将军”邓宝珊

分享到: 收藏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