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文化专家学者齐聚凉州论坛 深度剖析武威
2017-09-18 10:57:00 来源:文化甘肃网 文/图 魏 琳 孙俭萍
巍巍祁连山,悠悠丝绸……
巍巍祁连山,悠悠丝绸路。千百年来,凉州文化以其悠久独特的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的目光。他们或把凉州作为背景,或把凉州作为符号,让本来金戈铁马的凉州更加的令人神往。
武威,古称凉州,以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等为代表的凉州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月16日上午,凉州文化论坛在武威体育馆开幕。此次论坛特邀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剑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等 10 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场,为来自省内外的嘉宾就《凉州文化和中国文脉》、《移民与凉州:从历史看未来》、《公元前三至二千纪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等专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以金玉良言进一步深入挖掘了武威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为即将盛大举行的敦煌文博会成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作题为《凉州文化和中国文脉》的主旨演讲
论坛上,众多文化学者就凉州文化做了精彩和深度的讲解。余秋雨《凉州文化和中国文脉》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已经经过文化研究知道,中国文化的穴位和深入在哪里?在通道。一个文明要保持住伟大,要真正的伟大的话,一定要寻找通道,它是非常重要的通道----河西走廊。这是余秋雨对丝绸之路探访、研究的结果,这是一条链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国际通道,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连接起来,也使各种物产和文化艺术相互交融,丰富了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他博古通今阐述了凉州文化是中国文脉的重要关键所在,并建言弘扬凉州文化要确定凉州身份、凉州话语、融合生态旅游发展。
他博古通今阐述了凉州文化是中国文脉的重要关键所在,并建言弘扬凉州文化要确定凉州身份、凉州话语、融合生态旅游发展。

著名作家阿来作专题演讲
中国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先生在《一个游客眼中的武威印象》专题演讲中表示,他来过武威很多次,曾经写过《武威五记》,对当地的文化,绝不是“游客式”的了解。他认为:凉州文化----代表了中国人非常开放的气质。从汉代找通河西走廊,有了古凉州武威之后,这种气质就开始产生。
阿来以大家最为熟知的凉州词来阐述他的观点,凉州词作为当时流行的词牌,不同的诗人都为凉州词写过歌词,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些描写凉菜州荒蛮的词。因为很多人没有来过这里,就认为是充满危险和苦难的。而现在重新来对待文化遗产的时候,才知道有很多充满英雄主义的东西,就发生在凉州这个地方,发生在河西走廊,然后再通过玉门关往西,走到更加遥远的地方。这是凉州词带给我们的启发。
作为武威最主要的出土文物,如今已经是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阿来说,武威的马踏飞燕,马就象征着一种特别好的精神的文化,渴望前进、渴望奔腾的精神,后世我们可能很少有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地方,跟道路、远方发生关系,没有见过多少马的雕塑家要塑造出马踏飞燕也是很难的。今天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旅游标志,我个人觉得,它代表了汉唐时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当时的文化氛围中,远方和道路是被当成一种豪迈的气概,而不是悲凉。
阿来以大家最为熟知的凉州词来阐述他的观点,凉州词作为当时流行的词牌,不同的诗人都为凉州词写过歌词,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些描写凉菜州荒蛮的词。因为很多人没有来过这里,就认为是充满危险和苦难的。而现在重新来对待文化遗产的时候,才知道有很多充满英雄主义的东西,就发生在凉州这个地方,发生在河西走廊,然后再通过玉门关往西,走到更加遥远的地方。这是凉州词带给我们的启发。
作为武威最主要的出土文物,如今已经是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阿来说,武威的马踏飞燕,马就象征着一种特别好的精神的文化,渴望前进、渴望奔腾的精神,后世我们可能很少有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地方,跟道路、远方发生关系,没有见过多少马的雕塑家要塑造出马踏飞燕也是很难的。今天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旅游标志,我个人觉得,它代表了汉唐时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当时的文化氛围中,远方和道路是被当成一种豪迈的气概,而不是悲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作专题演讲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剑雄作专题研究演讲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剑雄作专题研究演讲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主编单之蔷作专题演讲

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作专题演讲

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作专题演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沙武田作专题演讲

甘肃省文联主席、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王登渤作专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星灿作专题演讲
其他著名学者分别就凉州文化作了精彩的演讲。史金波《西夏时期的凉州文化及其影响》的演讲,葛承雍《天马和骆驼》的演讲,陈星灿《公元前三至二千纪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演讲,葛剑雄《移民与凉州:从历史看未来》的演讲,单之蔷《七张地图看武威在世界的位置》的演讲,徐永明《高山仰止:从龟兹到凉-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两座丰碑》的演讲,沙武田《汉及魏晋朝时期的凉州文化》的演讲,冯淑刚《借力凉州文化,助力企业发展》的演讲以及王登渤《凉州的光响》的演讲。
早在两千多年前,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武威就以“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成为中国西北的军政中心和区域性都市、中外商贸经济和交通网络中心、文化整合和民族汇聚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北方佛教的中心和佛教东渐的中转站,被学术界誉为中古时期“具有全国意义上的三大据点之一”和十六国时代北方文化的中心,创造了“人烟扑地桑柘地稠”的富庶和“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辉煌。
在武威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东西方文化广泛交流,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融合,各民族多元化荟萃杂糅,汇成气象恢弘的凉州文化。特别是以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鸠摩罗什舌舍利塔等珍贵历史文化跌破为代表的汉唐文化、五凉文化、天马文化、佛教文化、乐舞文化、边塞文化、简牍文化、石窟文化、贤孝文化等,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此次论坛的召开,旨在深入研究和挖掘凉州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厚重的凉文化积淀,更好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凉州论坛也是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分项活动之一,是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研讨盛会。
(编辑:小剑)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