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加快戏剧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2014-04-19 15:41:00 来源: 文/图 雨辰
连辑强调,要在我省戏剧创作生产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建设戏剧大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上来,与旅游市场结合,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实现新突破,使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柱性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在文艺创演过程中传播社会“正能量”。
连辑出席并讲话:将文化产业发展为我省支柱产业

会议现场

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讲话

表彰一批优秀剧目和人才

获奖代表
4月17日上午,全省加快戏剧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出席会议并讲话。
连辑强调,要在我省戏剧创作生产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建设戏剧大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上来,与旅游市场结合,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实现新突破,使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柱性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在文艺创演过程中传播社会“正能量”。要抓好规划和顶层设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戏剧大省;各地各院团要以顶层规划为宏观遵循,增加文艺创作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要明确规划目标,以剧本创作为首要环节,以地方剧种、地方选题、提升精品剧目附加值、旅游驻场演出等为特色或重点,尊重文艺创作和市场规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深化改革,挖掘地方戏曲传承,创排更多国家级舞台精品,加快戏剧大省建设。
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建仁在会上介绍说明了《甘肃省2014—2018年戏剧大省建设规划(讨论稿)》主要内容。《规划》提出,围绕“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总体目标,努力提升全省戏剧艺术的整体水平,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巩固和发扬甘肃戏剧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力争到2020年实现戏剧大省的目标。
《规划》介绍,根据五年的工作任务,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4年至2015年,以剧本创作为重点,对已搬上舞台、有一定潜力的10部作品进行加工修改。
第二阶段为2016至2017年,在打磨提高原有剧目的基础上,全省创排上演新创剧目不少于30部。第三阶段为2018年,在打造精品剧目的基础上,全省创排上演新创剧目不少于15部。力争有1部入选“五个一工程”奖,1—2部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2人获得“梅花奖”。
据悉,2013年10月,甘肃省文化厅组织专人开始起草《规划》,先后赴部分市(州)、县(市、区)和文艺院团开展调研。2014年1月形成初稿,并征求专家意见。《规划》共6个部分,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
杨建仁介绍,建立剧本创作选题名录库是《规划》的主要任务。甘肃将面向社会征集戏剧重大题材创作项目,建立彰显甘肃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剧本创作选题名录库,定期向社会公布,通过招标、签约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剧本创作,丰富剧本存量。每年从名录库中筛选20个以上的选题进行创作,对完成的优秀剧本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建立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剧院;形成一批内部活力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的戏剧院团;创作生产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的开的戏剧精品,五年内省直文艺院团要创作演出新创剧目10-15部,要重视和加强我省民族民间音乐和地方特有剧种的保护和传承,重视甘肃花儿、陇东小曲、楠木特戏、花儿剧、高山戏等民间音乐和地方剧种的创作,力争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同时,甘肃还将培养一批门类齐全、具有一定实力的戏剧艺术领军人才。通过体验生活、短期培训、挂职锻炼、院校深造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强、艺术水平高的剧作、导演、表演、作曲、舞美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培养一批市场营销和戏剧理论方面的专家和领军人才。
杨建仁还介绍,甘肃还将实行戏剧创作生产扶持制度,推动戏剧大省的建设。从精品剧目专项资金中列出一定的资金,扶持戏剧的创作生产,并进行监督指导和跟踪服务;对完成好的优秀剧目,给予奖励,对未到达原定目标和要求的,提出加工修改的具体意见和完成的时限,再次审查验收仍未通过的,撤销扶持项目,退回所扶持的资金。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