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专题论坛在兰召开
2013-09-10 16:40:00   来源:文化甘肃网   评论:0

9月8日上午,第二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六届甘肃省文博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专题论坛”在甘肃国际会议中心开坛

论坛会议现场
 
        9月8日上午,第二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六届甘肃省文博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专题论坛”在甘肃国际会议中心开坛,各兄弟省份、学界、企业界人士齐聚甘肃论道,针对甘肃如何在文化产业上破冰,发表了《思维跨越与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从宏大叙事到科学求证:文化政策与研究的发展路径》、《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与旅游:共性与差异》等具有启示意义的演讲,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建言献策,共商甘肃文化发展大计。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主任周庆山:让莫高窟形成现实和虚拟的空间转化
        
  发展文化产业,强调各要素的互动对接、功能化的不断融合,从而进入到影响国民经济和生活的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有和民营的关系、公益和商益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文化资源和产业要素,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转化、再生,文化的空间资源的保护转化和拓展,如莫高窟可以拓展文化资源的空间,让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形成转化。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主任赵小玲:立足于西部文化,扛起民族文化的“大旗”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打造,需要立足于西部文化,扛起民族文化的“大旗”,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的推动;二是扛起丝绸之路的“大旗”,抓住国家发展丝绸之路的契机;三是在创意上下功夫,用甘肃文化的强势弥补经济的弱势,实现文化的跨行业发展。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已从分类发展变成了融合发展,不是单一的文化产业,甘肃不要走文化产业的老路,要做创意型、投资少的产业,借助传承创新区,甘肃在养生、中医等方面都可以开发。

上海师大教授王建疆:进行跨越空间的创意性思维

 
  根据我对甘肃文化发展多年来的观察发现,伴随传承保护而来的实体性思维方式或实物中心论,是影响甘肃文化传承创新的一个主要的因素。解放思想,突破实体性思维的限制,大胆地进行关系性思维,进行跨越空间的创意性思维,进行文化元素的嫁接和多重组合,使文化旅游产品在似与不似之间保持张力,充满活力,产生魅力,使古老的华夏文明在甘肃大地上焕发出青春。

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总裁刘道强:在嘉市打造新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
  
  甘肃是古代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乃至融合的重要地区,嘉峪关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加快发展嘉峪关市文化旅游产业,华强公司将与嘉峪关市政府合作在嘉峪关投资建设打造一个新型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预计2015年5月1日前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国际一流水平,富含嘉峪关地域文化,年游客接待能力将达200万人次。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用个性文化彰显主体文化

 
  中国是个大国,有着多元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在城市旅游发展上不应当创造一种统一的模式,统一模式就削弱了特色和竞争力。如,“美丽中国”就需要多彩,而不是千篇一律。用个性文化彰显主体文化;同样的道理,不同城市通过突出各自个性文化特色来彰显整个国家的主体文化,这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甘肃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有着开发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在未来的文化旅游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是创新思维,以新的产品和营销方式来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建设具有突出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沃德文化硅谷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小勇:打造百座各有特色的文创小镇

 
  作为国家批复的唯一一个以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平台,甘肃除自身富裕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外,还拥有国家级政策优惠、资金倾斜、人员配置等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甘肃文化产业人才队伍还不够完备,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理念还需落地。
  未来10年,可以在河西走廊这一文化长廊上打造百座各有特色的文创小镇。突破中国文化产业和西部大开发的传统发展模式,引进“文化造镇”的发展路子,依托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集聚效应,凭借“文化”这个生产力的拉动作用,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以小镇为据点,依靠镇域文创经济的发展,辐射周边,带动甘肃文化产业集群的兴起,重现河西走廊昔日繁荣的景象,造福甘肃百姓。

励丰总裁代旭把脉甘肃文化:以超常思维发展文化产业

 
        甘肃的确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从企业的视野和角度来讲,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来说,将甘肃的文化资源放到全国,其带动力和刺激性尚有欠缺,其独特性和规模化还有待开发。甘肃申请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个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的确具有大视野。但对文化企业家来讲,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落地政策还未在全国形成独具优势的竞争力,还缺乏相当的吸引力。
        “人才+资本+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南方拥有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而甘肃要解决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的人才、资本等“短板”,就必须运用超常规思维进行解决。比如人才方面,既要开发本土人才,也要引进外地人才,相互倚重,共同为发展甘肃文化产业释放“正能量”;比如资本,要用好的项目和策划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本投放到甘肃。
  此外,北京文化硅谷可利用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个国家级的平台,在北京文化硅谷模式的基础上在甘肃打造旗舰项目“中国文化硅谷”,并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同时将甘肃建设成为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特区”,全国文化产业政策、金融、人才、产业的高地,以此来填充巨大的消费和投资市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倾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系列访谈之四
下一篇:圆桌会议“接轨”国际市场——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

分享到: 收藏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854号